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非肿瘤性炎性传播疾病变,国外文献报道其患病率为0.9%~1.9%,腺性膀胱炎在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膀胱粘膜增生性传播疾病变,但近些年来本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可能与对本病的认识日益深刻及检查手段不断新发展有关。目前该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了,正常膀胱黏膜无腺体,膀胱黏膜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移行上皮的基底细胞呈灶性增生,并伸展至固有膜形成实心的上皮细胞巢(BRUNN巢),再在细胞巢内发生腺化,形成腺样结构,即为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镜下或肉眼血尿,血尿多表现为终末血尿。腺性膀胱炎的确诊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膀胱三角区、颈部、且为多中心性。依据病变的形态可分为1.滤泡样水肿型。较为多见。可见片状或散在的滤泡水肿样隆起或绒毛样增生。2.乳头状增生型。镜下见乳头状肿物,有蒂,易误诊为膀胱肿瘤,而腺性膀胱炎的乳头状肿物一般表面光滑,蒂较宽,几乎无血管生长,而且一般不呈浸润性生长。而膀胱肿瘤在B超下可见浸润性改变,故二者可加以区别。3.慢性炎症型。表现为膀胱局部粘膜粗糙,血管纹理增多。4.膀胱粘膜无显着改变型。膀胱粘膜大致正常只是在随机活检时发现,较容易漏诊。本组病例中滤泡样水肿型有26例,占总数的72%,和文献报道的一致。
目前治疗方法很多,单纯抗感染、药物膀胱灌注化疗等方法并不太理想,而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粘膜剥脱术等开放性手术创伤大,手术并发症多,且仍存在术后腺性膀胱炎再复发的可能。
由于腺性膀胱炎术后易于复发,且可能发展为膀胱腺癌的特点,术后应常规进行药物膀胱灌注化疗,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尤为重要。所以我院男科咨询医生指出:膀胱炎的护理重要,常常采用羟基喜树碱、吡柔比星等药物定期膀胱灌注以预防腺性膀胱炎复发,疗效较为满意。定期行膀胱镜检查,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也要注意术后的保健。
膀胱炎的症状和诊断方法有哪些?
男科咨询医生答:腺性膀胱炎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肉眼血尿及下腹部隐痛。这些症状为长期尿路感染、膀胱外的慢性炎症刺激或膀胱颈部梗阻引起,均为非特异性的表现。诊断方法主要靠膀胱镜检查加活检。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腔内有较多的絮状物,局部可呈乳头状、滤泡状、菜花状改变。其中乳头状的腺性膀胱炎需与膀胱乳头状肿瘤相鉴别,前者乳头肿块可被深沟分隔,乳头较透明,无血管分支,乳头周围可见水肿。滤泡样改变多在膀胱三角区及尿道内口周围,偶尔也可在膀胱的侧壁和顶部,滤泡可单个或成群出现。菜花样的腺性膀胱炎与膀胱肿瘤需做病理活检才能鉴别。
B超检查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表现为:
(1)结节型,膀胱呈局限性结节隆起,病变内部呈均匀的中等水平回声,与膀胱肿瘤很难鉴别。
(2)乳头型,膀胱壁局部呈突起状或息肉样增生,突入膀胱腔内。
(3)弥漫增生型,声像图为膀胱壁呈不同程度的增厚。CT与静脉肾盂造影对本病的诊断意义不大。
若您还有任何对膀胱炎的护理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需要具体诊断都可一对一咨询我院在线医生,或拨打24小时热线400-0370-900。